首页

sm舔高跟美足

时间:2025-05-26 09:23:44 作者:大湾区跨境养老渐成趋势 浏览量:56785

 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“软硬联通”持续深入,跨境养老近年来渐成趋势。越来越多港澳老年人选择“北上养老”,在绿水青山中享受舒适退休生活。

  香港“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”再度扩容、“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”持续扩展、大湾区养老护理员“一试多证”试点考试顺利举办……眼下,粤港澳三地正携手合作,不断完善大湾区跨境养老服务体系,为湾区老年人打造更加幸福舒适的颐养家园。

  “北上养老”选择更多

  今年3月起,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推行的“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”再度扩容,认可服务机构总数从原来的11家增至15家,涵盖广州、深圳、佛山、中山、江门和肇庆6座大湾区内地城市,为有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的香港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。在计划的资助下,入住广东安老院舍的香港老年人无须支付食宿、护理服务、基本医疗等费用。

  位于深圳市的现代化养老机构光明社会福利院今年成功入选“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”,将为香港老年人提供100张养老床位。“我们采用香港养老院舍的服务标准,照护团队中有一半以上人员可熟练使用粤语沟通,让香港老年人能够更好地融入院内生活。”该院负责人国丽介绍,深圳享有大湾区的空间和成本优势,同等服务品质下养老成本较香港低约40%,家属们从香港西九龙站搭乘高铁最快40分钟即可抵达,实现“上午探亲、下午返港”的便捷探视。

  “我们还为每位香港老年人建立个性化健康管理档案,并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护理人员监测的血压、血糖等体征数据实时上传至小程序,让家属远程查看老人健康状况。”国丽说。

  江门市幸福养老连锁机构目前正规划建设新院舍,主动对接港澳标准,争取在未来加入“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”。“目前共有18位港澳老人入住我们的养老院舍,年龄跨度从63岁至99岁。”该机构负责人梁权标表示,江门是一座宜居城市,也是很多港澳同胞的故乡,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港澳老年人来这里养老。

  标准衔接优势互补

  “此次考试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,通过‘一试多证’培训和评价模式,可以同时掌握粤港澳三地养老护理技能要求,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,更提升了个人职业竞争力,增强了我们在大湾区就业的信心。”近日,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护理员职业“一试多证”技能人才试点考试在广州举办,多名从业者参加考试后这样表示。

  大湾区“一试多证”试点是粤港澳三地共同探索的一种新型人才评价模式,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基础上,将港澳地区职业技能标准和能力评价方法进行深度融合。考生一次考试合格后,可同时获得广东省技能人才评价证书、香港专业能力评估证书、澳门职业能力证明书以及国际行业权威证书。

  近年来,粤港澳三地持续推动养老服务领域交流合作与标准衔接,充分发挥内地在养老配套设施、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,吸纳港澳在标准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等方面的丰富经验,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。

  近日,“湾社同行”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研修班在广州南沙举办,70多名大湾区养老服务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从业者通过案例分享、交流讨论和实地研学等方式,深入了解大湾区养老服务政策,并着重学习分享了港澳地区的专业养老服务经验,为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搭建交流平台。

  “大湾区各城市加强经验共享、资源互补和协同创新,有利于探索更适合湾区实际的养老服务模式。”来自广州市的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,该院正准备申请加入“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”,未来将和有相关申请经验的机构保持交流合作,积极与香港的养老服务政策、标准和提供模式进行对接。

  携手打造颐养家园

  作为与港澳两地都有路桥相连的大湾区内地城市,珠海成为众多港澳长者“北上养老”的首选地。为进一步方便港澳老人在内地生活就医,珠海市香洲区探索设立了“医疗储备金”制度,港澳老人在珠海养老期间发生住院或院前急救抢救等就医行为时,可通过医疗储备金进行兜底解决,为港澳老人跨境养老提供医疗保障。澳门标准的“家居照顾及支援服务”也引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,为半失能、失能、残疾和缺乏家庭照顾的高龄独居长者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。

  香港特区政府也于近日宣布扩展“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”,新增12家位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医疗机构,进一步便利香港老年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使用长者医疗券。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介绍,此次扩展后,获纳入试点计划的医疗机构累计达19家,实现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,预计将惠及超过178万名香港老年人。

  “随着大湾区‘1小时生活圈’的形成,跨境养老渐成趋势,‘北上养老’会成为越来越多港澳长者的选择”。广州市融和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、澳门青年郑永豪去年在广州创办了“北见养老社区”项目。他表示,大湾区各地都出台了相关措施,鼓励港澳养老机构和从业者参与大湾区养老服务建设。“希望能够以广州为起点,建立一个整合港澳长者养老需求以及内地养老机构、医疗机构资源的跨境养老服务平台,为港澳及内地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。”郑永豪说。

  本报记者 金 晨

  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(2025年05月24日 第 04 版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捐赠张幼仪旗袍 徐志摩长孙携妻女来到浙江海宁

解说】为了保护非遗技艺,“登陆”30年来,台湾皮具设计师林俊亿走遍大陆各地,一人掌握了32个非遗技法,他通过原创设计展示传统文化之美。徽州三雕、徽州漆器、歙砚......在林俊亿设计的包包上,徽文化元素与时尚单品巧妙融合,复古中国风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处。他认为,文创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“抠图贴上”,而是要将文化内涵植入其中,持续传承下去。

(巴黎奥运)从许海峰到盛李豪 中国收获268枚奥运金牌

关强提到,下一步,国家文物局将认真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推动考古领域体制机制改革。将重点推动重大历史问题的攻关,启动实施夏商文明研究工程,建设好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,前两天这个中心已经奠基了,就在洛阳。促进多学科、跨区域专业力量、资源整合,强化科技应用支撑,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。

湖南推动周敦颐理学文化传承发展

因黄韬涉及离婚后财产纠纷,前妻翁淑华请求进行财产分割,请求将登记在黄韬名下的公司股份合计1.34亿股中的1/8股权份额,即1674.7538万股进行股权划转。

上海机场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启用

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,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。承载灿烂文明、传承历史文化、维系民族精神的文化遗产,正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。越多文化遗产得到认识和关注,越能帮助人们感悟中华文化、增强文化自信,越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滋养。

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李钺锋接受国家监委监察调查

三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。中西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。去年双方互办文化和旅游年,掀起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高潮。双方开展大熊猫合作已达40余年,近年在西班牙的大熊猫共繁育6只幼崽,数量为欧洲最多。大熊猫合作是中西、中欧友好的缩影,西班牙民众对中方宣布将待已到期熊猫一家接返中国后,再向西运送一对年轻大熊猫表达热烈欢迎和感谢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